各学院:
为响应教育部开展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四个一”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学生返校复学后的疫情防控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疫情后的学习和生活,及时预防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疫情心理危机事件,我校学生处决定开展以“聚力同心,战疫同行”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主题活动一: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专题报告
1、学习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现实及未来的担忧与日俱增。同时,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要求群众居家隔离,在封闭的环境中人们也非常容易滋生各类消极情绪,给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挑选了一些心理辅导讲座视频,通过将心理学技巧生活化,引导同学们学会疏解自我负面情绪,积极面对当下的疫情。
2、学习方式:观看专家网络讲座。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
3、学习内容:
(一)哪些人需要在疫情期间接受心理咨询专业服务
主要内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们普遍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视频详细说明了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接受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几类人群。
主讲人:钟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
(二)情绪困扰及应对策略
主要内容:情绪困扰的表现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疫情带来的情绪困扰?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主讲人:刘兴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
(三)改变小想法,生活大不同
主要内容:介绍了心理学ABC理论,并生动地讲述了如何运用ABC理论来调节当下我们的情绪困扰。
主讲人:安芹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
(四)放松心情,从放松身体开始
主要内容:通过几个简单、生动的小窍门,教会我们关注自己紧张的身体,并通过放松身体从而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
主讲人:沈健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
(五)睡不着的心理冲突及调节小策略
主要内容:你是否也出现了睡不着的现象呢?主讲人通过形象的比喻为我们讲解了睡不着觉背后的心理原因,以及调整睡眠的实用小策略。
主讲人:王瑶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
(六)压力纾解的有效方法——突破压力困境
主要内容:用绘画技巧去释放自我压力,实现自我情绪突破。
主讲人: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
主题活动二:面向全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
1、活动目的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辅导员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为不断提高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水平。我校学生处决定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网络培训工作。
2、培训方式:“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网络视频学习
微信搜索“东方明见心理”公众号,关注后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网络课程”,选择“心理援助公益培训”,将会跳转至培训课程目录页面,点击课程,在页面底部点击“进入回看”即可开始学习。本次培训课程将会持续更新,请各位辅导员及时学习。
详见太原科技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操作流程图
3、培训时间:即日起至培训课程更新结束
4、培训课程目录:
主讲人 |
课程内容 |
谢东 |
心理援助中的稳定化技术 |
赵静波 |
心理援助中的共情提问和即时性评估 |
陈秋燕 |
疫情心理热线中的一次单元咨询技术 |
赵然 |
SFBT核心技术在志愿服务热线工作中的应用 |
方新 |
SAFER-R模型在危机热线中的应用 |
陈佩华 |
心理援助之心理急救简明手册 |
徐凯文 |
心理热线中的自杀自伤风险评估与处理 |
段昌明 |
资源优势视角下,如何激发求助者的力量? |
季益富 |
心理援助人员如何防范替代性创伤? |
肖旭 |
新冠疫情防控下的哀伤心理应对 |
刘惠善 |
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与实操 |
高瞻 |
叙事疗法在丧失与哀悼处理中的运用 |
吴才智 |
心理援助热线中自杀风险评估与干预 |
王建平 |
哀伤咨询的原则与技术 |
贾晓明 |
如何在心理热线做哀伤咨询 |
蔺桂瑞 |
热线咨询中的积极转化 |
刘军 |
《精神障碍的识别(上)》 |
孟馥 |
心理援助热线中,如何与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 |
刘军 |
《精神障碍的识别(下)》 |
杨意 |
疫情之下留学生的心理健康 |
祝卓 |
ACT单次有效心理咨询模式 |
施琪嘉 |
现阶段心理干预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
陈秋燕 |
危机干预中一次单元团体辅导 |
白丽英 |
咨询师的自我认知与敏感共情 |
刘晓明 |
中国心理咨询的文化智慧 |
曾奇峰 |
疫情中的心理援助与自助 |
范方 |
复工复学的心理调适 |
席居哲 |
理弹性视角下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服务 |
王纯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
刘兴华 |
缓解压力的正念练习 |
李建军 |
EMDR创伤治疗在心理援助中的运用 |
胡月 |
CISD技术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
赵静波 |
叙事心理援助技术在亲子冲突干预中的运用 |
官锐园 |
疫情期间医患人群心理特点与情绪调节策略 |
贫丽萍 |
稳定情绪规划人生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
黄峰 |
抗疫一线工作者的自我关照与职家平衡 |
郝滨 |
心理热线中如何处理移情与反移情 |
刘国华 |
自杀守门人培训:QPR干预技术 |
曹玉萍 |
心理危机干预ABC |
梁红 |
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在热线中的处理原则 |
马建青 |
焦点解决技术在疫情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
… |
持续更新中… |
主题活动三:组织开展关爱谈心帮扶活动
各学院要全面排摸疫情期间家庭有患病或是亲人病故等学生群体,主动联系相关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深入的谈心谈话,加强关爱指导和心理疏导。各学院要在谈心谈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要抓紧启动梳理问题清单和帮扶台账,切实将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主题活动四:组织开展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各学院要组织开展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减少和降低由疫情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科学抗击疫情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可通过学院专题网页、企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科普知识和抗疫英雄事迹。
在此基础上,丰富完善形成资料包,建立常态化网络推送机制,定期精准推送给不同受众群体。
主题活动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各学院要针对疫情组织各班级开展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充分利用网络和班级群开展本学院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进行学生心理疏导。各学院应尽快建立本学院的疫情心理辅导工作平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班级心理委员应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向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汇报,并给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主题活动六:各学院要尽快对已返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辅导
1. 及时了解受疫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发现有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有效的危机干预。
2. 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及家庭所发生的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时及时予以心理辅导或危机干预。各学院对重点关注对象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档案资料。
工作要求: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此项工作非常重要,请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统筹领导、上下联动,全面推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工作责任要到位。工作讲求方法,避免伤害,疫情的爆发给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带来了心理影响,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既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隐私,也要做好自身心理调试。
(三)工作措施要到位。做好记录,及时沟通,对疫情期间需要重点开展帮扶的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做好工作记录,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学生处
2020年05月18日